專家解讀支付寶提現收費:促進余額轉化消費
今天中午,支付寶對外發布公告稱,自2016年10月12日起,支付寶將對個人用戶超出免費額度的提現收取0.1%的服務費,個人用戶每人累計享有2萬元基礎免費提現額度。
這真是一個令人悲痛的消息!
繼微信今年3月提現收費后,第三方支付的最大巨頭支付寶也終于跟上了腳步。如果在想想最近在視頻、音樂、分答、游戲上花出去的錢,不知不覺間,互聯網服務已進入“全面收費”時代!
收費目的:源自“綜合經營成本上升較快”
支付寶方面在公告中表示,收費的原因是“綜合經營成本上升較快”,調整提現規則是為了減輕部分成本壓力,不過支付寶方面并沒有透露提現免費所承擔的成本。
這個理由基本與微信的收費原因是一樣的。騰訊集團創始人馬化騰在今年3月份全國兩會時曾介紹了第三方支付背后的商業模式,銀行的錢離開銀行體系,進入到第三方支付的賬戶,其實都是要收費的,轉賬的手續費大約在千分之一左右,這是第三方支付一項很大的成本,“消費者使用第三方支付消費,商家會給第三方支付手續費,但如果是個人之間轉賬,經過第三方賬戶,一進一出就又回去了,但一進一出我就要承擔千分之一的成本,這個數字哪一家都受不了!”
提現是指用戶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把資金轉到銀行卡的行為。記者了解到,支付寶提現收費僅涉及到提現到本人銀行卡和轉賬到他人銀行卡。按照調整后的規則,支付寶將對超出免費額度的部分按提現金額的0.1%收取服務費,單筆服務費不到0.1元的則按照0.1元收取。不同的是,支付寶個人用戶可以累計享有2萬元基礎免費提現額度,而微信當時的額度是1000元。
由于支付寶與余額寶緊密相連,支付寶公告也同時做了說明,余額寶資金轉出,包括轉出到本人銀行卡和轉出到支付寶余額將繼續免費。不過,2016年10月12日起,用戶從余額新轉入余額寶的資金,轉出時只能轉回到余額,不能直接轉出到銀行卡。
服務滲透:可變相提升免費額度
相較于微信半年前的嘗試,此次支付寶在提現收費的處理上似乎變通更多。支付寶方面表示,除了提現之外,使用支付寶進行消費、理財、購買保險、手機充值、水電煤繳費、掛號、繳納交通罰款、使用手機支付寶轉賬到支付寶賬戶、還款等服務并不受任何影響。此外,在用完免費額度后,用戶累積的螞蟻積分可以用于兌換免費提現額度,目前兌換比例是,1個螞蟻積分可以兌換1塊錢的免費提現額度,上不封頂。m.15hr.net.cn
有業內人士表示,用戶使用支付寶的場景更多是用于各種消費、理財、繳費、還信用卡、手機充值等,相對而言,提現收費對用戶影響有限。
不過,也有專家表示,提現收費對于第三方支付而言,除了成本上的考量之外,對其商業布局的”收網“有好處,因此樂見其成。目前,包括微信支付、支付寶等都在線下大規模布局場景消費,目的很明確,是希望第三方支付中的余額直接轉化成消費,而非僅僅成為一個規避手續費的“通道”又轉回到銀行。有接近微信支付的人士透露,微信在提現收費后,促成消費轉移的效果相當明顯。
免費午餐?互聯網服務“收網撈魚”
值得一提的是,微信、支付寶今年先后宣布對提現服務收費,只是整個互聯網服務收費中的極小一塊——在視頻領域,由愛奇藝牽頭,五大核心視頻網站先后進入收費時代;在線音樂領域,此前發布的《中國在線音樂用戶行為》報告顯示,有近六成用戶為音樂付過費,酷狗和QQ音樂均對外宣布自己的付費用戶數已達千萬;在分答領域,此前爆紅的付費知識分享應用分答,上線僅一個月就宣布有1000萬用戶參與,超過100萬用戶為內容買單,交易金額超過1800萬……互聯網服務的“免費時代”已經進入尾聲。
易觀智庫金融行業中心研究總監馬韜認為,互聯網的免費實際上是有人在替用戶買單,平臺免費服務在初期能夠為平臺迎來客戶,但在客戶及交易體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后,巨大交易成本實際就推高了平臺運營成本,這并非可持續發展的模式,一味免費對于平臺的持續創新和服務能力是致命打擊。
有專家表示,從經濟學原理看,互聯網平臺適度地收費是一個必然的趨勢,縱觀產業發展,互聯網產業處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,巨頭彼此牽制,價格一定會趨于合理,“從一定程度上說,隨著用戶在互聯網為優質內容和服務付費意愿的提升,部分互聯網企業開始不再將免費作為吸引用戶的唯一手段,而是提升服務質量,擴大服務范圍去吸引用戶,這也是中國互聯網走向成熟的標志。”